当Apple TV+以创纪录的3.4亿美金打造一部主体由夏威夷语构成的剧集时。
我只想感叹一句:有钱真好。
该剧名为《战酋》,由杰森·莫玛自编自导自演,汉斯·季默配乐。
讲述“世界上最著名的夏威夷人”——战争酋长卡艾阿纳的故事。
请放心,全球约99.99%的人既听不懂也不会讲夏威夷语,所以大伙都得盯紧字幕。
《战酋》像是美剧《幕府将军》搭配《权力的游戏》再混入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启示》的产物,3.4亿美元预算意味着它拥有电影级的视听体验。
自从电影业在一个世纪前兴起以来,夏威夷已接待逾百部影剧的拍摄工作。
从1932年上映的电影《蛮女天堂》中,朵乐丝·德里奥纵身跃入喷发的火山;
到2021年播出的剧集《白莲花度假村》里,亚历山德拉·达达里奥投身酒店的泳池。
在大多数情况下,夏威夷和当地民众不过是充当异域风情的背景板——那些故事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上演,主演也与这片土地毫无关联。
直到《战酋》的出现,这是首部由夏威夷人创作、拥有巨额的投资规模,讲述夏威夷人故事的作品。
它本该成为夏威夷影视产业的分水岭时刻。
然而,虽然故事根植于夏威夷历史,《战酋》的大部分场景却在新西兰拍摄完成。
原因很简单:新西兰的影视拍摄税收政策更优惠。
尽管如此,《战酋》依然精彩地呈现了一段夏威夷往事。
它发生于18世纪末的夏威夷群岛,彼时该区域分为四个各自为政的王国:欧胡岛、毛伊岛、考艾岛和夏威夷岛。
战争连绵不绝,古老的预言说道:
“身披毛斗篷的星辰将预示着一位伟大国王的崛起,他将统一诸国,结束战争的时代。”
随着镜头缓缓推进,男主角卡艾阿纳(杰森·莫玛饰)登场。
他最初来自毛伊岛,后在考艾岛寻求庇护,并与他的两个兄弟定居于此。
他们过上了悠闲的生活,捕猎鲨鱼、寻觅爱情,同昔日的战乱恍如隔世。
然而,当号角声掠过海岸,一艘来自毛伊岛的船只出现,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
船上载着权势滔天的国王卡赫基利(特穆拉·莫里森饰)——亦是卡艾阿纳的舅舅。
卡赫基利带来了一则消息:毛伊岛的先知预见到一个巨大的威胁,将使他们的子民在欧胡岛的统治下沦为奴隶。
面对兵力远超己方的敌人,他们需要卡艾阿纳的协助(战争经验)来阻止入侵。
卡赫基利“坚信”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可能预示着他们族人期盼已久的古老预言将应验,并视自己为那个可能统一诸王国的国王。
迫于亲友的压力及预言的威势,卡艾阿纳重拾武器,并提出在欧胡王国攻击毛伊岛之前,他们应先发制人入侵欧胡。
事态很快明朗——这一切不过是卡赫基利精心布置的骗局。
为了亲手应验预言,国王企图利用卡艾阿纳卓越的战斗才能,来促成他们族人的崛起,并对其他族群进行践踏。
目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自己沦为帮凶,奠定全剧基调的问题由此浮现:
我们做出的决定真的属于自己吗?亦或早已被身边看不见的神明以及亲近的男女所支配?
在这片冲突的熔炉中,剧集引入了第二个更为险恶的威胁:漂洋过海的西方船只。
他们带来的枪炮和图谋,将为夏威夷的未来蒙上漫长而深重的阴影。
在影视领域,没有任何观众数据能证明夏威夷语具备商业价值。
那么,是什么因素最终促使苹果公司批准《战酋》立项呢?
答案唯有一个——杰森·莫玛。
对莫玛而言,“家”凝聚着多重涵义。
这位夏威夷原住民画家约瑟夫(Joseph)与欧洲血统为主的艺术家柯妮(Coni)之子,出生于檀香山,童年主要由爱荷华州的母亲抚养,期间数次回到夏威夷和父亲共度盛夏。
高中毕业后,莫玛转至科罗拉多州研修野生动物生物学,并迁回夏威夷与父团聚。
在檀香山生活和工作期间,19岁的莫玛决定试镜美剧《海滩救护队》,就此开启演员及模特生涯。
直到被扎克·施奈德相中出演「DCEU」的“海王”前,莫玛最为人熟知的角色依然是《权力的游戏》里的“马王”。
但随着温子仁执导的《海王》(2018)上映并在全球狂揽11.57亿美元票房,杰森·莫玛的演艺事业被推至新高度。
早在该片上映前,苹果公司便找到莫玛,希望合作剧集《看见》。
莫玛被苹果的诚意(财力)所打动——《看见》的单季预算约为1.2亿美元。
第三季拍摄结束后,基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莫玛拨通了Apple TV+首席内容官Zack Van Amburg的电话。
他正式向对方提出《战酋》的项目创意。
那次通话持续逾一小时,从剧本架构、情节脉络到整季框架,莫玛详尽阐述:
“《战酋》对夏威夷文化、子孙后代乃至所有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意义重大。
人们远道而来举行婚礼,在此缔造美好回忆后便离去。
如今,他们将安坐家中,通过荧屏看到这片土地的真实过往——见证由夏威夷儿女创作、演绎和执导的历史。”
这背后固然离不开与莫玛合作多部作品、同样拥有夏威夷原住民血统的编剧托马斯·帕亚·西比特的协助。
但真正打动苹果高层的,除了莫玛“力推”的核心概念,便是其强大的个人魅力。
邀请汉斯·季默配乐,亦出自莫玛之手。
为说服季默加盟,莫玛驾驶小型双体船前往欧胡岛北岸,身披斗篷、戴上头盔,拍摄了一系列震撼画面,旨在捕捉剧集的神韵。
剪辑完素材后,莫玛配上钟爱的季默音乐主题,连同《战酋》剧本一并寄出,试图让这位当世最著名的作曲家直观感知项目的灵魂。
当季默答应会面时,莫玛本已做好被拒准备。
未料陈述尚未开始,季默便打断道:“什么时候开工?”
最终呈现的配乐恢弘且富有层次,构建出粗粝可触、生机勃发的古夏威夷图景。
深沉的打击乐、幽灵般萦绕的合唱与翱翔的弦乐,为剧中至臻亲密和磅礴史诗的时刻注入庄严气韵。
担纲主题创作的汉斯·季默,与 Bleeding Fingers Music 以及 James Everingham 合作完成全剧配乐,巧妙融入鲨鱼皮鼓等传统夏威夷乐器。
作曲家们还同夏威夷原住民艺术家Kaumakaiwa Kanaka’ole紧密协作,确保音乐植根文化本真。
容我简述下《战酋》背后的夏威夷历史。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统一战争重塑了夏威夷。
世代以来,被称为“ali‘i”的敌对酋长们将八大岛屿视为独立王国统治,通过联姻、外交与战争缔结或瓦解联盟。
直至异邦帆船驶来——英美商人打破微妙平衡,枪炮扭转战局,麻疹等外来疫病席卷村落,致人口锐减。
动荡中,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 I)将统一诸岛视为守护夏威夷文化、抵御西方文明冲击的盾牌。
战争始于1780年代。
1782年,在夏威夷大岛Kealakekua湾附近的Moku‘ōhai战役初捷后,这位未来国王将目光投向远方。
1790年,其部入侵毛伊岛,引发血流成河的Kepaniwai战役,传说Īao河谷溪水被尸骸堵塞。
五年后,决定性的Nu‘uanu战役在欧胡岛打响,战士们被逼坠入Pali悬崖,此役奠定了卡美哈梅哈对人口最稠密诸岛的统治。
1810年,考艾岛酋长卡乌穆阿利伊(Kaumuali‘i)和平归附,夏威夷首次实现政治统一。
然而统一的代价却相当沉重。
卡美哈梅哈一世虽战略性地接纳西方武器、贸易与顾问以捍卫王国,却也使诸岛更深陷外来文化漩涡。
集权进程中产生的利益纠葛,成为后世难以挣脱的枷锁。
新司法体系、土地私有制和经济压力渐次削弱主权,为1893年王国覆灭埋下伏笔。
“战争酋长”卡艾阿纳(Ka‘iana)的人生正沿此时代断层线展开。
1755年,卡艾阿纳生于横跨诸岛的庞大王族网络内,同当时所有统治家族的血脉相连。
后来,他成为第一个远航海外的夏威夷酋长。
1787年,卡艾阿纳航行至中国、菲律宾及北美西北海岸,在广州受贵宾礼遇,获赠牲畜、工具与欧洲器物。
1788年归岛时,他携回厚礼以及船舶、武器和战术知识,成为卡美哈梅哈一世不可或缺的助力。
这位战士曾贵为国王最信赖与倚仗的军事统帅。
然至1795年备战欧胡岛之际,卡艾阿纳却被排斥在核心会议之外——这是性命堪忧的警示。
选择抗命的他毅然叛离,加入表亲卡拉尼库普勒(Kalanikūpule,卡赫基利之子)麾下守卫欧胡岛。
Nu‘uanu战役初期,卡艾阿纳阵亡于现今艾玛皇后夏宫附近的石墙处,数百战士同殒。
史学家普遍将其视为预见夏威夷困守两个世界的先知,亦看作被变革浪潮吞没的悲剧人物。
生前尊为“考艾王子”(Prince of Kaua‘i)的他,本是首位航行环太平洋并载誉归来的夏威夷人,却终究未能逃脱时代的洪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组深入挖掘史料的过程中,杰森·莫玛惊觉自己竟是卡艾阿纳的后裔。
这个发现纯属偶然,但血脉相连的宿命感为其“自然之力”般的表演更添分量。
综上,《战酋》的叙事既私密又宏大,直面夏威夷历史中所有的危险与壮美,将尘封数个世纪的记忆重新照亮。
它具备一定的普世性,但其肌理和诸多微妙的细节皆属于夏威夷。
作为一部投资高达3.4亿美金的鸿篇巨制,仅从“强制”向全球观众传播一门濒危语种的角度而言,《战酋》便足以从诸多充斥着廉价、谄媚文化景观的平庸之作里脱颖而出。
毕竟,聆听并懂得一门语言,便能了解该民族及其思维方式。
在《战酋》问世前,好莱坞巨星中推动“夏威夷题材”最积极的,无疑属道恩(巨石)·强森。
强森与夏威夷也算颇有渊源,“客从何处来”,总能找到精神寄托。
早在初入好莱坞接拍《木乃伊归来》(2001)时,他便梦想饰演卡美哈梅哈一世。
此态度和杰森·莫玛截然相反。
莫玛近期接受采访时坦言,他从未考虑饰演卡美哈梅哈,“自觉未具此等灵魂深度,更无胆魄担此文化重担。”
看来,“唐老大”(范·迪塞尔)找莫玛担任“《速度与激情》系列终极反派”,还真是极具前瞻性。
强森名为《国王》(The King)的电影一度于2018年成型,由华纳影业注资,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
不幸的是,该项目受“口罩”影响,暂无下文。
强森的银幕作品里,夏威夷元素无处不在:
《海滩游侠》——即《海滩救护队》电影版,夏威夷取景;
《海洋奇缘》系列,“毛伊”之名赫然在目;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干脆不装了,亲自来一段“夏威夷战吼”;
而其新作,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未定名黑帮片”,故事更将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夏威夷……
《战酋》剧组于夏威夷岛拍摄一场高潮战役时,沉寂38年的莫纳罗亚(Mauna Loa)火山突然毫无预兆地喷发。
为确保安全,剧组紧急咨询随组地质学家;最终拍摄照常进行,远处火山轰鸣不止,熔岩映红天际。
剧组顺利杀青后的次日清晨,火山喷发竟戛然而止。
仿佛岛屿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回应,其鲜活的历史脉动与《战酋》所讲述的故事相映成辉。
未来,我们仍会看到更多的“夏威夷往事”,纵使它们并不一定在当地摄制。
银屏之上,演绎着隆重的“夏威夷史诗”,现实生活里,本土电影工作者却普遍失业,而政府无意改善税收策略。
“造梦”的本质,不过如此。